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资讯中心>莱西市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莱西市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来源:北京博创诺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分类:政策 2023-11-24 17:51:17 12阅读次数


文 件 通 知













山东省莱西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印发《莱西市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点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执法行动、民用清洁煤炭推广、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秋冬季扬尘防治、道路保洁管理、渣土车运输扬尘整治、交通工程扬尘整治、园林扬尘防治、成品油质量监管九项工作,制定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2023-2024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吃莱西市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秋冬季蓝天保卫战,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现根据《莱西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莱西市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等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重点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执法行动、民用清洁煤炭推广、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秋冬季扬尘防治、道路保洁管理、渣土车运输扬尘整治、交通工程扬尘整治、园林扬尘防治、成品油质量监管九项工作,制定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2023-2024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为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二、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一)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执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加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推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统筹调配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切实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扭转空气质量反弹局面,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单项方案详见附件1)

责任单位: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各镇街)负责落实。

(二)民用清洁煤炭推广

牢牢把握“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对于没有集中供暖条件以及电代煤、气代煤无法覆盖的区域,采用“清洁煤炭+节能环保炉具”的模式,用优质清洁煤炭替代高污染民用散煤,从源头上减少劣质散煤使用,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单项方案详见附件2)

责任单位:莱西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三)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

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坚持“以供定改、先立后破”,因地制宜选择供暖方式,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可再生能源则可再生能源,积极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协调、适用、安全的清洁取暖体系。2023年,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2.54万户,农房节能改造试点1000户。(单项方案详见附件3)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四)扬尘污染专项整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多项措施,治理建设领域扬尘污染,健全扬尘污染管控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单项方案详见附件4)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五)道路清扫保洁管理

持续提升城市道路精细化保洁水平。落实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分级作业标准,主、次干道实施“两扫、三洒、一冲”,重点道路、重要区域推行全时段保洁、一体化保洁、立体化保洁,全力提升重点区域、道路人行道、背街小巷、广场步行道等的清扫保洁质量,确保具备条件的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保持100%、清洗(冲洗)率达到90%以上。(单项方案详见附件5)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六)渣土车运输扬尘整治

全力遏制渣土车运输撒漏、扬尘现象,强化行业监管,提升行业自律水平,依法依规参运。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保持高压整治态势,持续打击渣土车运输撒漏行为,改善环境质量。(单项方案详见附件6)

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七)交通工程扬尘整治

紧盯重点时节、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加大建设工地扬尘突出问题监管力度。对开(复)工或冬季停工项目,督促各责任主体严格规范物料堆放、出入口硬化、裸土苫盖、冲洗设施配备及使用管理、扬尘防治方案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方案制定,确保各项扬尘防控硬、软件到位。(单项方案详见附件7)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八)园林扬尘防治

以公园城市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提升品质、经济实用”的原则,加强城市裸露土地(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绿化和园林工程扬尘防治工作,尽快实现城市裸露土地植被全覆盖,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有效减少园林工程扬尘,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增强市民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单项方案详见附件8)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九)油品质量监管

全面加强秋冬季成品油生产和流通质量监管,实现全年成品油企业抽检100%全覆盖;成品油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无证照经营成品油打击零容忍,确保车用油品质量提升。(单项方案详见附件9)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负责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

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领导和部署,定期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调度。各镇街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负责本辖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部署推进。对因主观原因对上级督导发现的突出问题解决缓慢、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未完成的各部门、镇街,将按照《山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量化问责规定(暂行)》,对相关问题责任人实施问责。

(二)深化督导帮扶,促进工作做实做细。

各单项方案牵头部门要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完成时间和责任单位。要对具体量化可操作的措施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帮扶和压力传导,对发现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突出问题,要注重深挖根源、顶层设计,组织各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限内解决。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承担起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责任,从细从严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已完成整改的突出问题,要强化事后监管,举一反三,防止反弹。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秋冬季对各责任单位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督查的工作要求,青岛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将积极对接省生态环境厅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二办公室,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察。


(三)提高认识,加强舆情引导和宣传教育。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各部门要从政治高度上重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充分认识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各级财力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典型做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氛围,凝聚社会共识,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科技




扬尘噪声在线监测仪



        BCNX—YCZ08扬尘在线监测终端,是集成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噪声监测仪、气象参数传感器、数据采集板及信息平台等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式污染源在线监测终端,主要应用于建筑扬尘、沙石场、堆煤场、秸秆焚烧等无组织烟尘污染源排放及居民区、商业区、道路交通、施工区域等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在线实时的自动监控。

       监控终端与数据平台可构成监测系统。终端集成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温湿度及风速风向监测、噪声监测、污染物超标视频抓拍;数据平台是一个互联网架构的网络化平台,终端所得数据均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及时传递到数据平台便于管控,平台还具有对数据的报警处理、记录、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等多种功能。




油烟在线监测仪



       BCNX-YY08油烟在线监测仪是我公司基于多年的数据采集经验,和对油烟监控系统的深入理解,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试,最终研制出的一款远程控制型油烟数据采集器。相比于传统的监测设备只能简单监控油烟净化系统的各个设备的开停状态,本产品采用全新的技术,不仅能实时监测和上报油烟浓度、温度及湿度等数据,而且还能监测油烟净化系统内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实时控制,为环保局提供真实有效油烟监测数据的同时,也为各餐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远程操控净化设备的手段,从而真正达到油烟在线监控的目的。




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



      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有效利用在线监测、物联网、视觉AI、大数据相关技术,实现污染物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全流程实时系统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治理效率、达到环保超低排放标准。通过对厂区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实时监测,结合厂区空气质量微站、视频监控、车辆监管、门禁系统、能源消耗等各类数据,有效掌握并科学分析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分布浓度、变化规律等,依据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控,为企业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END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