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资讯中心>钠电应用 | 三电极交流阻抗剖析循环后正负极界面演化

钠电应用 | 三电极交流阻抗剖析循环后正负极界面演化

来源:阿美特克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分类:成果 2024-04-23 10:30:12 7阅读次数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Anthony R. West教授团队,通过设计钠离子电池三电极(金属钠参比电极)实验,通过输力强1470E-1455交流阻抗及辅助分压功能对钠离子电池不同循环寿命阶段的连续监测,有效区分出阻抗中占主导的负极电解质界面阻塞电容及正极电解质界面的传荷阻抗,这些组份在充电及放电循环中的变化为电池性能演化的监测提供了新的工具


研究意义


相比锂离子电池而言,钠离子电池因为低成本,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研究钠离子电池性能随循环下降的报道相比锂离子而言非常少,尽管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势在必行。交流阻抗作为非破坏性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池不同充电SoC和不同放电SoD状态下的原位及工况测量。

传统的两电极EIS无法将电池中的类似时间常数中的不同组份进行分离。半电池测量可以反应两个电极电解质界面,但是无法反应出全电池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的过程。组装对称电池或则三电极装置,有利于此分析。但是对称电池也受限于无法像全电池一样充电和放电。因此,提出一种新的三电极(参比电极)的设计思路。


三电极装置


Fig. 1 软包电池三电极装置图。Na金属参比电极位于两层隔膜之间


测试步骤


  • 每个电池在 30 °C下静置32h, 再进行循环达到平衡
  • 充放电循环前和每次循环后(静置四小时平衡), 阻抗测量为PEIS, 10 mV扰动信号
  • 阻抗测试后开路电压(OCP)电压下静置1h 使电池恢复平衡
  • 测量平行电池进行数据重复性验证


结果分析


Fig. 2 (a)电压曲线-三电极钠离子电池C/10充电和C/5放电

(b)a图的局部放大图

(c)对比标准的两电极放电及三电极充放循环+EIS间隔


Fig. 2 (a)显示前10次循环的电池开路电压及正/极电压的曲线。Fig. 2 (b)为局部放大图,显示出全电池电压及正极电压的差别。在满电状态下,正极对钠的电压大约4.3V, 负极电压大约是0.1V, 表面正负极电荷平衡。从电压曲线可以看到,两个电极维持一定的极化水平,这显然是维持长循环寿命所必须得。此外,在满电状态时,负极对钠金属的电势为0V。钠参比电极优异的稳定性显示三电极设计非常适用于阻抗测量,因为从Fig. 2 (c)图标明阻抗测量充放电容量基本没有影响。

Fig. 3


Fig. 3 (a)为三电极在循环前的交流阻抗复平面图。全电池测量(黑色)在高频有两个不通过原点的半圆,高频截距大约~250 Ω, ~1.5 kΩ cm at ~0.01–1 kHz (插入图) 截距为~25 kΩ cm 低于 ~100 mHz .低频数据表现出陡峭的斜线。三电极的阻抗数据非常类似,三电极被证实可用于从阻抗结果中分离出不同电极的贡献。正/负极电极质/钠金属半电池变现为三个半圆(红色),唯一显著的区别是正极低频数据没有扩散的斜线。次结果标明全电池的低频斜线和负极相关(蓝色)。初步结论是,新的电池内阻由正极占主导,负极主导串联电容。Fig. 3 (b)显示的电容和频率的对数图,正极和全电池的阻抗数据在大部分范围内一致。负极电容数据在低频和中频显示出平台,但是C’ 的值明显会更大。除了最低频外, 负极的C’ 数据与全电池接近。如Fig. 4 的等效电路所示。(a)正极(b)负极(c)全电池。正极数据表现出三个组份,高频阻抗R1 (高频并联电容, C1, 产生额外的半圆),中频出现两个半圆, R2C2和R3C3。

在第一次充电后,低频阻抗表现出显著不同,如Fig. 3c-5f。首先,正极半电池及全电池阻抗中低频中的R3几乎消失(Fig. 3c ),其次,低频 C’ 数据没有出现阻塞电容平台。C′ 在低频有增加,与阴极上的电化学反应和Na+离子在阴极-电解质界面上的转移一致Fig. 3(d)。第三,负极半电池的电容没有显示出完全的阻塞行为。 

 

Fig. 4 (a)正极,(b)负极,(c)全电池,

循环之前的三电极阻抗测试的等效电路


首次放电后的阻抗数据 如(e), (f) ,半电池和全电池在低频阻抗显示除明显增大, 首先, 正极半电池中R3C3 再次出现,但 R3 ~ 4.5 kΩ cm, 小于新电池的 ~25 kΩ cm。其次,新的组份出现,在负极半电池中大约 ~3 kΩ cm,电容~200 μF cm?1 。界面都显示出部分阻塞行为,伴随电荷转移阻抗增大。充放电10次后进行阻抗测量。

Fig. 5 三电极阻抗 (a)充电后 (b)放电后, 以及前10次循环


首次充放电后出现典型的阻抗曲线如Fig. 3; 正极和全电池充电和放电态对应的阻抗逐渐增大(a), (b)。阳极的变化是电阻变小,充电循环后变大,放电循环后电阻变小。

以上结果也显示出钠离子电池SEI与锂离子电池的不同,有报道研究负极的界面情况,但是正极界面的研究较少,对于正极界面了解不多。


结 论


钠离子电池的三电极测试,作为一种新颖的原位,工况状态下的测试方法,为分离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对性能的贡献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电池的交流阻抗显示,负极电解液界面受阻塞电容控制,正极电解液界面电荷转移阻抗较大。

在循环过程中,这两个阻抗的重要性都降低了,但是新的阻抗出现了,从它们在1-10 nF范围内的电容大小来看,它们似乎与电极-电解质界面的薄层效应有关。负极界面上SEI的性质已经在文献中讨论过,但在正极界面或表面上类似SEI或替代层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Use of Three-Termin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o Characterize Sodium-Ion Batteries at Various Stages of Cycle Life, Laurence A. Middlemiss et al 2024 J. Electrochem. Soc. 171 010528, DOI 10.1149/1945-7111/ad1c0f


免责申明
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含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于文章原创作者或者互联网转载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应用信息用于分享,参考和交流等。原文章版权,数据,图片等归原作者或出版机构所有,本公众号仅对原文部分内容作了有限解读和整理,不负有任何法律审查义务,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对原文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原创作者或相应出版机构。


输力强9300R

大功率高精度能源器件测试系统





需求分析

面对超越传统电化学体系的大容量高功率能源器件测试面临极大挑战!

  • 非稳态-动态及工况运行状态

  • 热稳定-大电流发热温度漂移

  • 安全性-确保人设备样品安全

  • 高精度-性能耐久性大幅提升

  • 高通量-多维度多技术的集成





应用场景位及工况下能源器件电化学测试)

大容量动力及储能电池

  • 快充开发

  • 工况模拟

  • 性能评价

  • 失效分析

  • 寿命预测

  • 余量评估

氢能/电解水及燃料电池

  • 催化剂及MEA 评估

  • 寿命及耐久性测试

  • 失效机制诊断分析





产品亮点

“更大”

  • 单通道200A电流,脉冲300A

    并联可达1000A

“更快”

  • 可达mS级别

  • 电流量程切换快

  • 步骤切换速度快

  • 数据采集速率快

“更强”

  • 工况下交流阻抗

  • 正负极同步测量

  • 施加波形自定义

  • 多参数截止跳转

“更灵活”

  • 通道数量任意选

  • 通道不够随时加

  • 温度信号同步采

“更智能”

  • 软件开发集成更开放

  • 数据存储访问更安全

  • 设备互联共享更便捷

[ 上下滑动文字 ]


关注我们
FOLLOW US

扫码关注
@官方公众号
扫码关注
@Bilibili账号
扫码关注
@官方视频号
电话:400 8353 166 转 3
邮箱:amt.si.china@ametek.com

关于普林斯顿输力强

普林斯顿输力强是阿美特克集团在美国生产科学仪器的子公司–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旗下拥有Princeton Applied Research(PAR)普林斯顿应用研究,Solartron Analytical输力强分析,Signal Recovery三个品牌。

01

能源材料研究


各类型金属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界面反应,效率,容量,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失效机制,安全性,一致性,电池管理等方面研究,以及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快速分级梯次利用评估

02

电化学腐蚀研究


如金属、合金、涂层等复合材料等在大气,溶液,土壤和混泥土等特定环境中的宏观及微观腐蚀速率、耐腐蚀行为和老化失效等机理分析

03

光-电催化研究


如光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等催化反应过程中,多相界面的电子转移速率,过电势,电化学活性面积,转换效率和失活状态等表征

04

材料电特性研究


如导电陶瓷,介电聚合物,质子导体,有机半导体OLED等材料的质子电导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电子能级分布轨道(HOMO和LOMO),载流子浓度和态密度分布(DoS)等参数测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

0.1328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