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资讯中心>战略合作 | 百趣生物与SCIEX共建多组学合作实验室,开拓质谱临床转化新纪元

战略合作 | 百趣生物与SCIEX共建多组学合作实验室,开拓质谱临床转化新纪元

来源:SCIEX      分类:动态 2024-05-15 11:15:09 11阅读次数

2024年5月10日,百趣生物与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双方合作建立的多组学和临床转化质谱技术创新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江苏省太仓市招商局生物医药部黄丽莉部长,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蔡俊松先生,百趣生物CEO邓军亮先生出席了当天的活动并致辞。香港城市大学尹慧勇教授、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陈立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李春艳副研究员、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柯朝甫副教授等专家,以及应用总监郭立海先生、中国战略市场部总监江峥女士、百趣生物COO楼格尔先生、医学事业部资深研发专家姜宽先生等出席签约仪式。本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由百趣生物市场总监程羿淳主持。

江苏省太仓市招商局生物医药部黄丽莉部长,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蔡俊松先生以及百趣生物CEO邓军亮进行致辞。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百趣与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并为双方合作建立的多组学和临床转化质谱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揭牌

百趣生物与签约仪式

(从左向右依次是:蔡俊松、江峥、姜宽、邓军亮)

多组学和临床转化质谱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蔡俊松表示:“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质谱技术解决方案,与百趣生物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多组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共同推动临床转化的深入发展。”

邓军亮表示:“百趣生物专注于创新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与医学健康、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与的合作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共同打造前沿科研平台,为临床转化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揭牌仪式后,与会领导、专家进行了代谢组学助力临床转化开疆辟壤研讨会与交流会。

香港城市大学尹慧勇教授,从精准医学为切入点,探讨了代谢疾病在代谢组学结合临床医学上的研究进展,会上尹慧勇教授对高尿酸引发的痛风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介绍了团队针对这一疾病的临床转化进展,并表示将不断致力于为痛风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诊断方案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

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陈立研究员从代谢物在组学检测中的干扰现象进行了讨论,从优化代谢组学检测为出发点,为临床转化代谢组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参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李春燕副研究员从维生素K2的检测为出发点,介绍了维生素K2在临床骨科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高级应用经理龙志敏从代谢组学发展之路上的各种需求为出发点,介绍了一个高灵敏度的质谱仪7500系统,从质谱仪的离子源,检测器的改善历史为我们介绍了高灵敏度7500系统的研究历程,并且用实例为我们介绍了Qtrap在靶向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百趣生物资深研发专家姜宽从临床质谱的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临床质谱的现状与趋势,以及百趣生物在临床质谱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百趣生物发展临床质谱的优势与决心。

(研讨会回放链接:https://sishc.xetlk.com/sl/rgyDi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研讨会及交流会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和揭牌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百趣生物与在科研服务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双方将继续携手前行,进一步加强在生物医药服务和医学转化服务方面的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临床转化研究的快速发展。


关于


致力于提供精准检测和化合物定量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保护和改善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在质谱技术领域拥有50多年的创新经验。从1981年成功推出第一台的商业化三重四极杆质谱系统开始,一直致力于开发突破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从而影响和推进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科学研究和成果。

作为全球生命科学和技术创新者的丹纳赫集团(NYSE:DHR)一员,将继续在质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领域开发稳健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监测环境危害因子并做出迅速响应;更好的理解疾病和疾病标志物,改善疾病的临床治疗,助力相关药物研发上市;保证食物更健康和更安全。

关于百趣生物


百趣生物专注于创新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与医学健康、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以代谢组学为核心的科研服务,以创新质谱试剂CDMO为核心医学服务以及以基于质谱技术的药物质量研究为核心的药企服务的三大服务平台,构建了2万多个化合物的二级谱库及全自动化的质谱检测分析方法,开发了20多种高通量的质谱检测试剂盒,取得医疗器械I类备案23项,II类注册证2项。

END 

转自阿趣代谢组学公众号

声明: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申请授权转载请在该文章下“写留言”。

   喜欢就点在看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