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检验科常见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对策

检验科常见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对策

分类:科技文献 2023-09-18 11:28:28 36阅读次数

01、身体因素

化验室的工作比较复杂。 他们不仅接触大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各种分泌物,以及工作中所需的各种化学试剂,一些实验室还需要采集血液等标本。 采集标本时,如果操作不小心,很容易被穿刺针刺破; 如今,几乎所有标本都保存在玻璃试管中。 如果试管破裂或推动试管制作血片时,载玻片很容易划伤皮肤; 紫外线灯消毒时,如果进入室内,会造成紫外线伤害,严重时会引起结膜炎和皮肤红斑。 样本液体溅入眼睛,造成污染。

02、化学因素

实验室部门使用多种化学试剂。 虽然大部分已被检测试剂盒取代,但部分因工作需要仍在使用。 因此,使用此类试剂的潜在危害仍然存在。 例如,偶尔使用酸和碱,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制。 它们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性。 严重时会导致呼吸麻痹,危害极大。 苯、甲醛会对眼睛、皮肤、呼吸系统造成一定损害,引起粘膜红肿、干燥等。 长期接触还会致癌。

03、生物危害

检验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血液、尿液、粪便等体液以及各种微生物标本。 一旦被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各种标本或仪器污染,极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 这包括因血液传播疾病和传染性医学微生物对检查员造成的伤害。 目前已发现的血液传播疾病有20多种。 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梅毒等疾病,以及结核病等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各种传染病,都对检查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职业伤害。 另外,检验人员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时,可能会受到溢出的微生物气溶胶或被微生物污染的设备、用具的污染,从而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04、环境因素

检验科是医院中与患者接触相对复杂的地方。 由于患者的疾病尚未进一步确诊或虽然已确诊,但必须要做各种检查,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采集血样或其他标本。 因此,片场内复杂的空气也是一大隐患。 实验室大型设备较多,噪音较大,久而久之会造成人的心理压抑。 另外,检验工作中离心、加样、各种仪器操作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在无辐射室内工作时产生的放射性元素,不仅会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5、其他因素

由于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工作人员每天都被各种含有潜在威胁的标本包围,有时还要接触不明疾病的患者。 虽然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还是有一定的心理负担。 尤其是当身体表面在工作中受到损伤或受伤时,心理压力会更大,久而久之,你可能会对工作产生厌倦。

实验室部门职业病危害对策

01、物理因素的对策

采血时戴手套。 采血后的针头应按照锐器处置原则放入锐器箱内,直接送焚烧炉焚烧。 载玻片和玻璃试管应采用磨砂玻璃制成,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损坏,防止损坏; 紫外线灯开关应设置在室外,消毒时最好不要进入室内,以免损伤皮肤、粘膜和眼睛。

02、防止化学危害

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预防方面,检验人员工作时应着装整齐,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和橡胶手套,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 实验室内应注意通风。 操作台和设备应每天擦拭,减少化学试剂粉尘在室内停留,尽量减少对工人的伤害。

03、生物危害的防护对策

血源性HBV、HCV、HIV感染占检验人员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检验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 因此,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自身防护,是预防血源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工作中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必要时佩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戴帽子时,前面的头发尽量不要留刘海,后面的头发全部留在帽子里; 并定期做身体检查,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等预防接种,可以减少针刺或载玻片划伤等皮肤损伤。 一旦检查者手部皮肤被针刺破或被载玻片划伤,必须立即通知科室主任,并用碘伏对伤口进行彻底消毒,用无菌敷料包扎,必要时注射疫苗; 如果损害严重,应及时到卫生部门诊治。 、考核,必要时可暂停工作; 轻伤可包扎,戴双层手套操作,但要注意伤口处不能被汗液浸湿,以防感染。

所有患者,无论是否被诊断为传染病,都应按传染病患者对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标本应被认为具有一定风险。 所有标本、试剂、所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伤害的尖锐器械以及所有与标本接触过的仪器设备都应视为传染源。 实验或维修设备、仪器时,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感染防治规定。 进行源头规定的操作,操作台、地板、门把手、器械表面、各种操作用具等应每天擦拭消毒,避免人员感染。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 垃圾经检查后进行分类,装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中。 用过的采血针放置在锐器盒中。 各类标本经无害化处理后放入医疗垃圾袋内。 密封并标记垃圾类别。 严禁各类医疗废物混装。 专职垃圾收集员每天都会定点收集,运至焚烧炉进行销毁。

洗手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步骤,也是预防职业危害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防护措施。 手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后,必须按照手消毒方法洗手。 接触污垢时,必须佩戴手套和口罩,遵循严格的消毒隔离程序,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 所有被污染的物品,无论其来源如何,都被视为潜在的传染源,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规范操作。 如果手术中不慎损伤皮肤,应尽量让血液流出,用肥皂和水冲洗,然后用3%碘酒和75%乙醇消毒,并尽快注射疫苗。

对于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减少的疾病,应尽可能推广疫苗接种。 检测者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 预防工作应在接触后数小时内开始。 注意监测伤者血清学变化并应用抗病毒药物。 同时,应定期采取预防措施。 复检和窗口期监测。

检查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常见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了解其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例如HIV、HBV等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常用。 使用化学消毒剂灭活等,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 出现问题时,对症处理,理性对待,从而消除恐惧,增强工作风险意识,消除职业危害。

04

防止医疗微生物危害

各类疫苗、实验室设备和分析鉴定、药敏试验、特殊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的标本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应按规定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 各类桌面及用具、仪器等均应使用消毒液擦拭。 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对传染性医用微生物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疫苗、毒株泄漏。 进出实验室应进行隔离防护,必要时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口罩。 我们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保护实验室和我们自己,防止医用微生物的危害。

05、防止环境危害

实验室是工作的场所。 工作区域严禁饮食、吸烟等; 生活区和工作区应严格分开。 请勿用未洗过的手触摸裸露的皮肤。 工作人员不宜留长指甲,手上尽量不要留长指甲。 佩戴首饰。 工作时必要时佩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 每天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室内空调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 尽量不要长时间呆在同一个房间。 下班后可以眺望远方,可以利用工作休息时间在工作区域适当走走; 尽量避免离心、加样、自动化生化仪器工作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溶胶。 应待离心机完全停止后才能打开防护盖; 使用过的废物按规定分类放置,无害化处理后焚烧; 放射免疫室人员检测放射性元素时,必须对使用过的试管进行检查。 2、试剂不得随意乱扔,更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 应由指定人员定期、在指定地点收集,并按规定腐烂后销毁。

06、免受其他因素影响

定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知识培训,对科室新员工进行感染预防和自我防护的岗前培训,使科室工作人员首先从理论上掌握各种防护知识,从而进一步消除心理阴影,确保科室人员的安全。身心健康检查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应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采血时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 ,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区,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减少检验人员职业伤害。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1 10:03:25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