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资讯中心>Picarro |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同位素廓线观测系统应用案例

Picarro |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同位素廓线观测系统应用案例

来源: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政策 2023-12-01 09:44:39 13阅读次数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碳的旅程

想象一下,你身处一片浩渺的森林中,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每一棵大树都像一座绿色的塔楼,分层堆积着生命的活力。此刻,你可能并不知道,你正在亲眼目睹一个惊人的自然现象:碳的旅程。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储存器之一,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舞台上,每一片叶子、每一棵树、每一片土壤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碳的旅程的故事,积极地参与碳的储存和释放。

科学家们对此也在进行着相关研究,在江西省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有这样一个研究...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碳同位素廓线观测系统应用案例

森林生态系统固定目前大气中约三分之一的人为CO2排放;因此,准确评估森林碳汇对于更好理解全球碳收支至关重要。生态系统CO2的碳稳定同位素(δ13C)是追踪碳循环及其与大气交换的有力工具。森林生态系统CO2动态变化取决于冠层光合作用,不同组分(叶、茎、根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及湍流混合过程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测量限制,大气中CO2的δ13C模式尚未确定。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碳同位素廓线系统设置示意图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基于Picarro G2201-i,搭建了碳同位素廓线观测系统,旨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及上方大气CO2及其δ13C的时间(昼夜和季节)和垂直变化,以及阐明环境和生理因素以及大气条件对其变化的影响。该系统设置了7个观测高度和3个已知浓度和同位素组分的标气。7个观测高度分别设置在距地面1.6、7.6、11.6、15.6、23.6、31.6和39.6 m的高度处,其中11.6和15.6 m两个观测高度位于冠层内,测量依次在7个高度间循环进行,切换间隔为3min。每进行14次循环后,再依次通入3瓶标气,每个标气的测量时间为5min。

碳同位素廓线观测系统的测量数据提供了涡度相关系统观测到的垂直湍流通量项的同位素通量、生态系统尺度上的非叶片呼吸的同位素通量、存储通量的同位素通量以及冠层大气CO2的δ13C值等参数。




研究结果

2015-2017年冠层下(1.6和7.6 m)、内(11.6和15.6 m)和上(23.6、31.6和39.6 m)生态系统CO2及其δ13C月度平均日变化


典型雨季和干旱期生态系统 CO2(a,d)、δ13C(b,e)和风速(WS)(c,f)的日平均垂直变化


不同冠层高度CO2及其δ13C与环境和生理因素的相关矩阵



研究结论

生态系统CO2浓度下午最低,黎明时达到峰值,这反映了冠层内和冠层上方δ13C的变化。冠层内和冠层上方的CO2与其δ13C之间存在明显相反的季节变化,并且δ13C在生长高峰期为正值,在其他时间为负值。生态系统CO2及其δ13C的昼夜和季节变化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的影响,其次是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增强型植被指数;然而,环境和生理因素对森林地面附近产生相反的影响或无影响。由于夜间较稳定的大气条件下湍流混合较弱,大气CO2及其δ13C垂直变化的夜间梯度大于日间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主导了冠层上方的CO2动态,而光合作用和湍流混合的CO2再循环改变了冠层内的CO2动态。



扫描二维码

           阅读文章原文

          历史文章


Picarro | 人为减排增强了大气新粒子生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的观测证据

Picarro | 华北平原开放式奶牛场氨排放研究

Picarro | 揭秘中国长江流域溶解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空间分布和调控因素

Picarro | 杭州塔基甲烷观测网络估算全球变暖下废物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

Picarro | 室内运动设施中的清洁剂与空气污染:活性氯和活性氮化学与健康保护

Picarro | 揭示印度半岛碳循环之谜:高分辨率贝叶斯反演揭示二氧化碳通量

Picarro+LI-2100 | 双同位素+功能基因-研究无土栽培系统中N2O的生产和消耗过程

Picarro+LI-2100 | 叶水氢和氧同位素的控制:跨季节和海拔的区域调查

Picarro+LI-2100 | 农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时空格局特征

Picarro | 基于Picarro G2201-i碳同位素分析仪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释放对青藏高原永冻层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